为重塑市场机制,激发创新动能,拓展应用领域,破解发展难题,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定于7月21-23日在广东省深圳市举办“2025中国石墨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届时将汇聚政府、科研、企业多方力量,围绕石墨资源开发、技术创新、降本增效、应用拓展、产业协同等议题展开研讨,共促石墨上下游全产业链健康高质量发展。
大会特别邀请山东重山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工程师方治文出席会议并做《氟化技术赋能石墨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
方治文研究员,工学硕士,毕业于天津大学。
全国气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含氟气体分会委员,电子化工新材料产业联盟理事,中试协电子化学品分会理事,中国电子气体及材料百人会副会长,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锂电池分会理事,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石墨及石墨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
历任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特种半导体气体研究中心主任,绿菱电子材料(天津)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
现任山东重山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工程师,上海前沿新能源电源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长期从事半导体制程材料(含氟电子化学品)、硼同位素衍生材料、新能源电池及关键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
主持完成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攻关和产业化项目。成功实现了我国半导体芯片制程用高纯电子级二氟化氙、氧硫化碳、四氟化碳、三氟碘甲烷、三氟化磷、高丰度硼同位素三氟化硼11及三氟化硼10等材料国产化替代供应,主持建成全球首条高纯电子级氧硫化碳生产线、国内首条高丰度三氟化硼11/三氟化硼10生产线、国内首条高纯电子级三氟碘甲烷生产线,填补了国内空白;主持研制的锂氟化碳电池氟化碳正极材料实现了国产化生产,终结了西方国家长期以来对我国的禁运;主持建设了国内首条高比能量锂氟化碳电池工业化示范生产线,为国防军工及高端工业民用提供了先进电源解决方案。
获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申报国家专利超过110项,获授权专利超过60项。
随着全球对高性能材料需求的增长,石墨作为关键原材料之一,在新能源、环保、润滑、防腐、电子等众多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传统石墨产品性能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技术要求,氟化技术的应用成为突破这一瓶颈的关键。
氟化技术通过改变石墨表面化学性质,提高其抗氧化性、导电性和耐腐蚀性等,显著增强了石墨材料的综合性能。氟化石墨表现出优异的润滑特性,适用于极端环境下的机械部件,极大拓展了石墨的应用范围。在电池领域,氟化石墨能够提升电极材料的稳定性和效率,为下一代高性能电池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氟化技术还赋予石墨新的功能特性,如特殊的吸附能力,使其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氟化技术在石墨改性方面的最新进展,包括技术创新、工艺优化及成本控制等方面的成功案例。同时,探讨氟化技术在未来石墨产业发展中的应用前景与挑战,强调跨学科合作与持续创新的重要性。相信通过氟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广泛应用,必将开启石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构建更加绿色、高效、可持续的现代石墨工业体系贡献力量。
1. 工信部、自然资源部、商务部等部委主旨发言;
2. 发布《加强石墨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倡议书;
3. 氧化石墨烯:从绿色制备到应用探索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成会明院士 研究员
4. 石墨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与研判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
王文利 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5. 负极材料行业发展趋势及下游市场需求
——贝特瑞集团中央研究院
李子坤 院长
6. 天然石墨产业发展与展望
——碳一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岳敏 董事长
7. 动力电池行业现状、趋势、挑战及应对策略
——欣旺达动力中央研究院
徐中领 院长
8. 锂离子电池和碳石墨负极材料产业与技术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李宝华 教授
9. 石墨烯物理法低能耗清洁制备与产业化应用
——中国石油大学
李永峰 教授
10. 天然石墨的插层膨化与材料研发及应用
——清华大学
黄正宏 教授
11. 化学电源的发展及碳(石墨)材料的作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
袁国辉 教授
12. 超高纯石墨提纯发展趋势及物化提纯法在负极材料的应用
——山西中电科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吴忠举 中电科电子装备集团技术专家
13. 两用物项出口管制合规运营体系建设
——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赵伟伟 法务合规中心 总助
14. 面向AI高性能计算的石墨基热界面材料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杜鸿达 副研究员
15. 氟化技术引领石墨产业高质量发展
——山东重山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方治文 副董事长
持续更新……
编辑 向秋豪
一审 张 杨
二审 朱 进
fkxhhyb@163com
xiaozhu441723(微信号)